张力丨教育领域政策落地进展较慢,需从基层开辟“田地”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感召力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国家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正式提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之前,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表述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两者相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由21世纪中叶调整为2035年,足足提前了十五年!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在“2019第十二届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从国家宏观层面到教育领域,对于政策如何更好的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张 力

  张力表示,因为近些年深度参与党和国家一些文件的起草,深深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细化部署,特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越来越近。这样的大局当中,习总书记对包括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内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是寄予厚望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第一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从“基本实现”到“实现”,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党的领导下,不断的努力、奋斗。

  在这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下,同时置身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文件中,已经明确要建设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以及“放管服”改革、“管办评”分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而教育领域的“放管服”、“管办评”进展相较于其他领域还是不够快的。“权责清单”、“负面清单”等在教育系统当中还没有形成很明显、典型的经验。所以需要把教育领域中治理现代化、法制化的问题提到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的地步,这需要行业同仁以及媒体的共同努力。

  党中央、国务院在不久前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而在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这两个主文件其实是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审议的重点,时隔几个月终于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公布。这是凝聚党心、振奋民心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对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足够重视。这其中还有很多具体举措,有待进一步公开,从中央到地方一步步地落到实处。

  政策的制定中调研非常重要,在执行过程中两会的提案、议案、建议也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基层开辟出一个个的“田地”,政策的执行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老百姓感觉到拥有强烈的获得感,这是教育政策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希望未来各方能够在基层试点、探索先行方面取得进展,系统总结教育领域在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创新实践的做法。这就需要我们紧紧盯住习总书记关注的要点,落实好党和国家政策中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