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深化“放管服”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2016年5月,国务院专门召开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讲了一番严肃的话,他说“放、管、服”改革实际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这是总理对放管服的形象说法。用政府减权、放权、限权和监管改革获得的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以牺牲小我来成就大我。教育领域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做好“放管服”的前提,是充分理解教育改革“放管服”的内涵,才能知道如何做好“放管服”。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朱永新在“2019第十二届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对深化教育“放管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朱永新

  “放——放心、放权、放手”:朱永新认为,教育领域“放”主要在这三个方面。教育管理部门是不是对校长放心,对社会参与教育是不是放心,目前看,这些方面还放得不够。放权还有很大的空间。

  “管——管方向、管底线、管边界”:朱永新认为,教育领域“管”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管方向,教育的方向不能错,因为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向管住了,至于开什么课程,具体怎样上课,可以交给学校和老师。管底线,底线不能逾越。管边界,教育有其自身的边界,在管好大方向的前提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交给教师和学校,而不是教育的事情就不要让教师和学校去做。

  “服——暖人心、聚人才、促成长”:朱永新认为教育领域的“服”要长期关注这三个方面。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告诉企业家们要有信心,表明民营企业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有更大的舞台,给民营企业家们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那么在教育领域,特别是民办教育领域,如何践行总书记的指示呢。就需要让办教育的人感到温暖、有信心、有继续办教育的愿望、而且不想离场。要让已经进来的企业家感到温暖,没有这种温暖,就没有人愿意进来。中国教育也需要更多的资本进入,更多人才的参与。现在我们政府强大了,资金多了,好像不缺钱了,但是,如果把我们的教育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经费的投入还差的很多。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吸引各种各样的民间资本进入教育。

  朱永新建议用“放管服”的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特许学校。美国、英国都有特许学校,中国是否也可以有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特许学校,能不能拿出一个学校,交给民营力量开发、运营,管理。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做了这样的探索。例如在深圳,可以交给腾讯去做自己的学校。但是目前国内的好学校,都是政府投入巨资和大量资源建设的,这样的做法有待商榷。如果转换思路,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在最需要提高办学品质的地区,通过招标模式,以公办民营的方式,允许民营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民办学校,这有可能更快的提高地区教育质量。

  现在我们办法、规定、措施、文件都有,最关键的是意识、理念和精神,所以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继续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宽松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放管服”的服务,提供更好解放思想的舞台。